記者林周龍/宜蘭報導
一般民眾來到冬山鄉珍珠社區都知道在社區活動中心有一座「珍珠稻草工藝文化館」,但是從來未曾瞭解「竹圍文化保存」也是珍珠社區長期以來關注的課題。105年珍珠社區參與宜蘭縣政府文化局社造3.0第一階段計畫,在文化局及宜蘭縣社區營造中心林奠鴻的輔導下,展開珍珠社區新一階段的社區營造行動。珍珠社區在林坤煌理事長的帶領之下,透過社區小旅行、行動工作坊,擴大民眾參與,一起檢視社區歷年所推動的成果,並進行社區資源盤點與議題分析,重新尋找社區發展的方向與願景。
106年社區透過文化局社造3.0第二階段提案,以「竹圍文化保存與活化」為提案主題,社區選擇在珍珠社區砂港聚落一處閒置已久的舊竹圍聚落,在林坤煌理事長、林自強村長的帶領下與社區民眾一起整理環境,辦理耆老座談尋找先人的智慧與經驗。昨日珍珠社區辦理「竹圍文化特展及竹圍音樂會」及「珍珠社區竹圍文化館」開館活動,重新展現珍珠社區的竹圍文化特色與新的生命。
話說冬山: 冬山鄉 始稱為冬瓜山,光緒元年隸屬福建省台北府,光緒十二年改屬台灣省台北府宜蘭廳,光緒二十一年日本佔據台灣後,隸屬台北縣宜蘭廳,旋轄於台北州羅東郡,民國三十四年我國抗戰勝利台灣光復,重歸祖國懷抱,民國三十五年劃定地方制度,仍以原有區域改稱冬山鄉,轉屬台北縣羅東區,迨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十日行政區域劃分乃屬於宜蘭縣。
細說珍珠 : 珍珠社區古稱【珍珠里簡】, 係平埔族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。【珍珠】一詞之由來有二種說法,一是珍珠社區位於冬山河中游沿岸,早期有一港口經常有船隻來往於東南亞等地,並帶回許多珍珠、瑪瑙回珍珠社區,因此,在港口附近土地均能輕易撿到珍珠、瑪瑙而得名;另一說法是珍珠里簡在噶瑪蘭的譯音係『燒酒螺』,早期社區由於沒有環境污染,社區內田地及水溝經常有許多燒酒螺的蹤跡,因而得名。
最近南方澳的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先生研究發現,曾經有一隻英國的船隊來宜蘭踏勘並給許多地方命名,其中「珍珠里簡」的「簡」應為「港」之漳州語諧音同意字,在台語中稱較寬的河道為「港」或「簡」,如利澤簡舊地名「吉利港」亦稱為「吉利簡」、「珍珠里簡」位於今日冬山河上遊河岸旁,當時冬山河很可能是一條兩岸長滿野薑花的大河道吧。(如今未開發的冬山河兩岸仍可見為數不少的野薑花)。
砂港圳: 位於台九省道,是珍珠社區内一處重要的古地名,也是珍珠社區内另一條重要的灌溉排水系统。「砂港圳」原来是排水溝中帶有砂石因而得名。
竹圍: 竹圍是先民因應環境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居住文化,全台灣都有竹圍,但是目前以宜蘭縣保存的最為完整。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,三面環山一面臨海,河流經過的沖積扇形成蘭陽平原,每當夏季的颱風季節來臨,蘭陽平原總是掀起狂風暴雨;而當蕭條的冬季來臨,強勁的季節風也總是讓人凍的苦不堪言。
因此,竹圍農舍多座北朝南,竹圍呈現ㄇ字型,包圍住家的左、右、後三側,前側種植低矮灌木或品種較低矮的小枝竹子,以便看到前門外的環境與來往人潮。住家周邊種植竹林為主,竹林生長高度可達兩層樓高,完全遮蔽建築物立面,且堅韌密集,可達到圍牆的功效,並兼具防盜與隱私。
回上頁